藻毒素
养虾池塘中的蓝绿藻死亡后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藻毒素,对虾吃食该死藻后引发急性中毒死亡(俗称“跳跳死”)或者肝内出血和肝坏死、萎缩,黄腮等强烈慢性中毒症状,对虾呈现空肠空胃,趴边,减料,沉底“偷死”等现象。
一藻毒素产生的原因
1海水富营养化
海水富营养化,是藻毒素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养殖水质自身污染也是诱发有害藻类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
(1)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的排放,以及网箱养殖的排泄物;沿海虾池抽到带藻毒的海水进入池塘时,会造成池中养殖的对虾中毒死亡,
(2)人工投喂的饲料、饵料造成池塘内残饵量增多,严重污染水质,大排大放后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
(3)下雨时雨水把陆地包括农田肥分与各种微量矿物质带入池塘形成转化,为藻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成分。
2倒藻影响
池塘出现倒藻时,藻类死亡使溶解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PH值下降、大量死藻的分解加大了氧消耗,从而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而池塘本身不能及时分解死藻,造成大量藻毒素快速释放,影响鱼虾生长,最终造成中毒死亡。虾池培养出带毒藻种死亡后,产生的毒素也可以直接毒死对虾。另外,每年11月初至翌年3月底气温低,而每年4-10月份气温高,进入清明节气转化时,大量适应低温生长的带毒藻类死亡后也会产生大量毒素危害对虾生长。
二
藻毒素类型
1、神经性一类的毒素
此毒素在大部分带毒的藻类中都存在,严重中毒时,对虾会顺着增氧机水流的方向随波逐流,缺乏定力;轻度中毒时,对虾动作迟钝。
2、溶血性毒素
主要破坏对虾胃肠。中毒后直肠明显变粗,继而弯曲,伴有肝胰腺肿大的症状,中毒严重的大量死亡,轻度中毒的肠道消肿后仍是弯曲。
3、凝血毒素
中毒严重的大量死亡,中毒轻的肠道缩小不能吃料。对虾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肝胰腺的内质的转化,肝胰腺内质耗尽成为皮囊,虾就死亡。这种病虾逢下雨天,就死去一部分,雨后晴天就死的少。
4、粘液毒素
大量带毒藻类死后细胞破裂开始产生带毒粘液,可以直接损害对虾的腮瓣膜表皮细胞,引起肿大,抑制虾腮的气体交换,使对虾缺氧暴死。
5、氯化碳
此类有毒物质在排水差的低位池池底、黑沙里、死藻堆积的地方都有,会导致对虾生长速度变缓慢,严重中毒引起慢性死亡。
6、氧自由基
在多种藻毒中都有存在。高浓度的氧自由基积累在虾的腮细胞,可以干扰氧气的交换。氧自由基可以破坏脂肪酸,氨基酸,障碍蛋白合成,因此对虾生长缓慢。
7、不明毒素
有一种藻毒素能使对虾皮下产生不规则形的小白点,直径大约在一毫米左右,影响对虾的脱皮,养虾的人俗称花点病。这种情况在黑丝藻与异变蓝藻的池较为主。
三对虾藻毒素中毒症状
1、发现对虾趴边、上料慢或减料等现象;
2、养殖水体发光,裸甲藻、夜光藻出现率高等;
3、发现养殖池底、饲料台及虾体附生寄生虫。
四解决方法
1、要控制对虾放养的密度,合理适量混养鱼类,因为蓝藻是鲢鱼、花白鲢等食性鱼类很好的天然饵料,对一些老的水体或富营养化比较严重的养殖水体可以采用鱼虾混养,能够对蓝藻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2、改变传统的肥水方式,少施有机肥,合理施用生物肥,主动控制少藻和不倒藻;加强培育有益藻类来有效抑制有害藻的生长,减少藻毒素的产生。
3、合理配置增氧设备,保证池塘的溶氧充足,有毒有害物质能够进一步的分解、释放;要勤换水,抑制有害藻的繁殖,防止蓝藻形成,发现倒藻时一定要及时换水。
4、尽量不用化学制剂治藻,因为化学制剂治藻效果不但无法彻底解决,且对环境污染较大,一些化学制剂在某些条件下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对鱼虾产生毒害作用,引起中毒和缺氧死亡。
5、可取原塘水稀释藻菌毒净以每亩水面(1.0米水深)300-400克全池泼洒,连用两天,每天一次;利用藻菌毒净所含的天然有机酸等解毒物质与藻毒素形成无毒的复合物,解除死藻的毒性,使对虾恢复吃食,活力增强,肝胰腺恢复正常并健康生长。可搅拌全池泼洒,重症时可加倍使用。